初创企业“大金主”硅谷银行(SVB)爆雷冲击美国创投圈,令本就遭遇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冰封、独角兽数量骤降的硅谷雪上加霜。
【资料图】
1983年成立于美国的硅谷银行,一度被认为是初创公司的“命脉”, 伴随着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该行凭借低息募资、面向大银行尚未重视的中小企业,成功投资过脸书、推特等明星企业,可谓与科技企业相互成就。
成立40年之际的这场流动性危机,令硅谷银行被依法接管和清算。硅谷知名科技投资人、Fusion Fund创始管理合伙人张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事件对创业生态影响非常显著。“对初创企业来讲,尤其是增长期的公司,绝对是一个很坏的消息。”
十年来最差的一年
“2022年至今风投市场犹如一潭死水,创业者可谓进入了近十年来最差创业期。”社交软件红角本创始人蒋旭霞对第一财经记者感慨道,“创业圈甚至开玩笑说,眼下最安稳的就是给人打工,每月领取固定工资,现在真不是创业的好时候。”
蒋旭霞携另外两位合伙人于2020年8月共同出资成立了一款名人专属短视频定制APP“红角本”,用户只需支付一定费用,就可在该平台选择喜欢的明星名人为其录制生日祝福等定制化短视频内容。2021年6月这款APP正式上线。
过去两年,蒋旭霞尝试了各种融资渠道,包括游说硅谷早期风投机构UpHonestCapital在内的基金、高净值投资人群、独立投资顾问平台(IFA),甚至参加过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创新创业大赛,以期获得资金支持。不过,上述努力收效甚微,蒋旭霞目前仍然依靠自有资金维系公司日常运行。
在线社交平台创始人李然(化名),于今年2月入职了一家科技金融公司,成为创始人口中的“上岸者”。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去年11月我在硅谷寻找融资时,看到许多创始人都在找全职工作,希望寻求过渡,因为他们也需要养家糊口。”
2022年年初时,李然接触了两家资方,已经开始洽谈投资细节,但夏天之后风向突变,“当时资本市场行情震荡,投资人不愿意押注初创企业,觉得赌的成分较大。”因融资情况不理想,李然所在团队从高峰时的26个员工裁到目前的五六人,并且全部转为合同工。“目前计划是等融资环境改善,再重新招人。”李然说。
蒋旭霞和李然只是在风投市场碰壁的众多创业者中的其中两个。
2021年曾是风投市场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据数据公司Crunchbase的统计,2021年全球风险投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6810亿美元,较2020年近乎翻番。然而,受累于衰退担忧、上市冰封、股市巨震等利空因素,短短一年行业就经历大起大落。2022年,全球风险投资额下滑35%,至4450亿美元。
全球“独角兽”数量也在经历了2021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急剧减少,2021年,成立时间少于10年、估值逾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数量增加593个,总估值高达1.5万亿美元;2022年则仅新增“独角兽”332只,同比近乎腰斩,估值也大幅缩水至5976亿美元。
据市场调研公司Pitchbook的数据,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四家独角兽企业分别是字节跳动、蚂蚁集团、支付公司Stripe以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估值分别为3600亿美元、2000亿美元、152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
美国市场的表现颇具代表性。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和Pitchbook联合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去年美国风投基金交易总额为2380亿美元,同比下降31%;上市和并购活动冰封,风投退出也几乎停滞,去年全年退出总价值仅为714亿美元,同比锐减90.5%,也是自2016年以来该指标首次跌破1000亿美元。
张璐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了市场收缩的几点原因:“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经济低潮期,地缘局势增加了技术和贸易成本,上述两项因素又反映在股市层面,后者本就在为此前几年的疯狂估值买单。”她表示,2020~2021年市场对科技股热情空前,令许多公司估值倍数虚高,因此来到2022年,整体估值大打折扣。
Fusion Fund总部位于硅谷,管理多只上亿美元基金,投资重点主要聚焦医疗、企业和工业等2B属性强烈的初创科技企业,成立八年间,其投资的多家公司成功上市或被并购 ,项目包括SpaceX、来福车(Lyft)等等。
“资本市场并非百分之百理性,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目前一些公开市场交易的公司估值反而被低估了。”张璐说。
投资现在VS押注未来
融资环境急转直下,曾经如火如荼的创业盛宴变成了一场幸存者游戏。
蒋旭霞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2015~2017年期间,只需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创业者就能成功游说投资人,基本很难空手而归,不过这样的创业黄金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如要获得资本垂青,处于行业风口、产品数据支持、团队实力出众——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初创企业无法同时满足,基本没有机会拿到融资。”蒋旭霞感慨道,“以前,资本愿意押注你的未来,当前,他们更倾向于投资你的现在。”
张璐证实了上述现象。“许多硅谷大型基金已经对内明确了投资红线,初创企业收入如果不能达到四五百万美元,哪怕产品技术再强、团队背景再牛,风投也不会出手,这种情况在前几年是不存在的。”
同样位于硅谷的风险投资机构Vertex Ventures创始人及合伙人海利格(Jonathan Heiliger)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评估企业和市场的标准发生了较大调整。“以A轮融资为例,这一阶段初创企业开始产生可观营收,我们不仅关注收入的‘量’,更关心收入的‘质’,盈利模式、规模效应、业务的成熟度和效率,这些都是我们会考量参投与否的指标。”
这一情况下,去年初创企业融资形势凸显马太效应,头部企业不愁获得资金支持,但大多数企业面临更艰难的融资周期。
张璐认为,“长线而言,这样的调整有利整体创投圈。我常和创业者说,估值只是幻想,不能真正代表公司价值,但当你把商业基础打得较为扎实,就能具备厚积薄发的潜力,获得更快成长。”
海利格同样认为行业正处健康调整。“过去几年,行业普遍追求速度和增长、营销和花活,虽然很多时候可行,但就像快餐式约会通常不会带来长久的婚姻,创业也是一样。现在许多创始人和投资者开始注重关系的建设和培养,这是喜闻乐见的。两者在合作之前,应投入更多时间建立了解和信任。”
2023年资本会否回暖?
在市场繁荣期,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机构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曾在一个季度内投资90多家创业公司,参与价值300亿美元的融资。然而,据彭博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说法,去年四季度,愿景基金部门对初创公司的投资低于3.5亿美元。而在过去五年半的时间里,愿景基金投资总额超过1440亿美元,单季投资额平均超过60亿美元。
无独有偶,老虎环球基金、红杉资本等大牌风投机构都在去年遭遇大幅回撤后收紧了口袋。科技企业估值暴跌,导致利润丰厚的退出机会减少,那些财大气粗的出资人纷纷撤出,导致近年来司空见惯的数十亿美元融资成为稀有物种。
展望2023年,风投市场的前景尚不清晰。
分析人士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凸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激进加息的负面影响。硅谷银行业务集中在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相对传统银行更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硅谷银行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眼下的困境。而面临这种困境的,并非只有硅谷银行一家。
经济大背景难言乐观。海利格表示,过去一年萦绕市场的逆风因素仍令投资人倍感压力,“我不想太快作出投资决定,希望以最好的价格投得最好的公司,因为效率很重要。”
张璐则看法积极,主要基于三点原因:第一,市场仍有很多优质资本聚集,静待出手时机;第二,许多优秀创始人开始把握机会创立公司,且他们更加关注商业的本质、产业的整合以及较强的市场验证;第三,终端客户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迫切性。
投资领域上,她看好边缘计算、数据隐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ed AI)的工业应用,以数字治疗、数字生物学为代表的新一代医疗创新技术,以及全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些技术如何整合至医疗、供应链等不同的传统行业,帮助它们提升效能、实现转型,这是现在风投机构整体在调整的投资方向。”
“创投圈都在说,去年和今年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企业,在平均收益和成长性上将较往年高很多。在经济低潮期,往往会看到潜在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张璐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