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为迎接端午节到来,“南京泥人”省级传承人何斌教授小朋友制作泥塑五毒和粽子,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历史故事,传承端午文化。
“我们先将泥土搓圆,搓成一个小水滴形状,然后用黑色和红色的泥土做装饰,再捏一个小粽叶把它包起来,最后用红泥搓条给它打个结……”课堂上,何斌耐心讲解制作端午泥塑粽子的步骤,并让小朋友观察实物,临摹学习。一团泥巴经过揉、捏、搓、刻等工序,就变成栩栩如生的粽子,引得在场小朋友一阵惊叹。
(相关资料图)
今年是兔年,何斌特意捏了兔子搭配粽子,兔子圆溜溜的脑袋和粽子胖鼓鼓的造型深受孩子们喜爱。“捏兔子用的是我们传统技法,先搓两个圆,然后手和脚都用黏土搓成水滴形,这种制作周期短,便于操作,比较适合新手和小朋友们模仿制作。”何斌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学习,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卡通泥人在孩子们手中诞生。大家将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放在托板上,相互展示,想把这份特殊的“端午作品”永久保存。
“小小的泥塑看似简单,做起来费时费工。听何老师说,他做学徒时,搓圆都要搓好几节课,要不停地练才能得心应手。只要有空,后续每周我都会带孩子去学,提高她的动手能力。”学生家长李女士对记者说道。
“端午到,五毒醒。”五毒是指蜈蚣、蛇、蟾蜍、蝎子、壁虎,这五种生物在每年夏历端午日午时,进入高繁衍期,活动频繁。因此在端午节时,古人习惯使用各种方法来预防五毒之害。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端午习俗以及五毒含义,何斌特意用五色紫砂土捏制了五毒。“泥塑五毒具有去瘟疫、保平安的意义。很多年轻人或许不了解这些传统习俗,我做这件泥塑,想让孩子们增强五毒防范意识,同时更好赓续传统文化精髓。”
经过半天的细心捏制和打磨,五毒已初步成型。随后,在何斌的带领和指导下,小朋友们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大家一起揉捏彩泥、上泥堆型、加深塑造,创造出一件件生动的手工作品。
时代在进步,年轻人的审美也在不断改变。如今,何斌正努力把传统记忆跟现代审美结合,创造更具有时尚感、现代感的作品。“我们也在尝试使用超轻黏土、五色紫砂土等新材料制作,希望可以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何斌每周至少会有一到两次去校园授课,暑假也会开设兴趣班教孩子制作泥塑。“希望可以让孩子们从小认识非遗、爱上非遗,同时,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工艺,让泥塑在当代拥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何斌说道。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