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随着高考、中考、期末考陆续结束,学生们期盼已久的暑假来了。然而连日来,短视频平台上这类言论层出不穷——“一年级的暑假最可怕”“二年级的暑假最危险”“开学就要初三的孩子们暑假别再玩了”……从幼升小到高二的暑假,在某些博主口中全都“很可怕”。
所谓“可怕”“危险”,无非是指暑假不好好补习,开学了成绩就会落后,催生了家长们的“暑期焦虑”。这份焦虑,究竟是卖课机构有意制造,还是家长们本来的心思被“拿捏”?
【资料图】
不同年代的人 这样过暑假
你的暑假是怎样度过的?不同年代的市民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那时候的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一两天就能全写完。”“60后”市民王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她印象中的暑假,从麦收时的“麦收假”就开始了,“大人在田里割麦子,我们小孩就守在板车边往上抬,太阳落山天稍微凉快一点,就拎着麻袋去大路上、田边捡落下的麦穗。”王琴记得,那时候自己的手掌被磨得通红,“还有些同学天不亮就要起来推磨,帮家里摊煎饼去集上卖。”农活之余,就是单纯的快乐。王琴说,老家的屋后有条小河,自己和小伙伴们会抱着凉席铺在河床上乘凉,或是下河捞小鱼、小虾,就这样度过一个暑假。
“80后”市民佟莹莹最怀念的,是初中时的暑假。20世纪90年代初,港台流行音乐和各种武侠小说流行,同学们都泡在音乐和小说里,互相借磁带借书,脑海里尽是对武侠世界的憧憬。“我的表妹是‘90后’,她的暑假就比我幸福,能到新华书店里去看各种各样的书,从早上泡到晚上。”佟莹莹记得,自己和表妹的暑假作业类似,都是每个科目一本试题。不过,表妹的学习压力更大一些,要上各科的辅导班。“小时候大家都犯过傻,把一本试题悄悄从中间撕掉两张,以为能骗过老师,最后总会被戳穿。”
对“00后”而言,假期学习的密度更高了。出生于2006年的杜同学今年读高一,他说自己要去学围棋和国画,数学、英语都买了补课教材,开始为高考打基础。“初中时同学们的暑假就都是这么过的,每天被允许打游戏的一个小时是最轻松的。”不过,除了“题海”,“00后”也有了更多旅行的机会,“我几乎每个暑假都跟父母出去玩,去过宁夏、新疆、北京等好多地方。过几天他们计划带我出国,我特别期待!”
好好的假期怎么就“可怕”了
不管在什么年代,暑假总有一个不变的关键词,那就是快乐。然而近期,短视频平台上的风向却让暑假变得很“可怕”。
“最近刷到的视频都让我很有心理压力,两个女儿一个要升小学五年级,一个要升小学三年级,我原本以为她们处在最无忧无虑的时间段,可现在很怕她们输在起跑线上。”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博主们的话术千篇一律,都称自己为“资深老师”,一本正经地告诉家长暑假的“可怕”,好像如果不补课、不买培训资料、不报班就注定会“学习落下”“无法超越同学”。
这类视频从幼小衔接、小升初到初升高,几乎每一个年级都有覆盖。在博主口中,每一个学期的暑假都是“逆袭”的关键节点。从课程门类上看,“古文是分水岭”“英语要提前学”“奥数是敲门砖”……科科都必须重视。不过,当视频快要结束的时候,博主随即就给出购书、购课的建议。记者看到,这类账号大多数开通了购物橱窗,视频左下方链接点击进去,是各种学习教材、辅导课程的销售。教材价格不等,有的卖三五十元,也有定价一百元的。某小升初暑假预习资料显示已售38万件。辅导课程购买则更为复杂,初始定价看似低廉,但其实仅为咨询报名费,后续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开启正式课程。
不过,对于有些家长而言,这些“套路”却很奏效,尤其是有着升学压力的高年级学生家长。一位高二家长告诉记者,他为孩子线上、线下均购买过一些课程,“希望孩子可以利用假期反超别人。”在他们看来,网上的“导师”也是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渠道,而非单纯“贩卖焦虑”。
“贩卖焦虑”已被叫停
近日,记者发出了一份调查问卷,56.88%受访者认为自媒体平台确实有“贩卖焦虑”之嫌。
已经有分析指出,这些所谓的“提醒”,主要针对的是广大学生和家长,范围几乎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阶段。这类群体有一个共通点:孩子正处在学习和教育的黄金时期,而家长也舍得在教育上给孩子下血本,因此也是最容易被“营销成功”的客户。如此精准营销,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在与目前的“双减”政策唱反调。
“我认为现在自媒体平台确实有一些教育机构或者所谓的培训名师在渲染暑期的教育焦虑,不过他们之所以会有市场,也是因为这种教育压力确实本身就存在,家长们有‘攀比心’,生怕被别人赶超。”孩子刚刚中考结束的陈先生认为,即便家长们的焦虑和孩子们的升学压力确实需要出口和解决方案,但也不该是自媒体上这些真假难辨的“野生导师”来指路,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甄别、挑选只会加深焦虑。
记者了解到,国家层面推出“双减”政策已有两年时间,今年6月27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通知强调,各地要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校外培训,提醒家长防范预付费相关消费风险,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暑期学习生活,营造假期良好氛围。
相关平台已经出手。6月28日,抖音发布第五期打击“借热点事件蹭热炒作”公告,贩卖暑期“教育焦虑”内容成为治理重点。集中发布“小学生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最可怕’”“二年级暑假不做好预习,三年级成绩一落千丈”“暑假来了,不浪费暑假60天”等营造教育焦虑内容的账号,因违反平台规则,已受到严格处置。目前,抖音已处理相关违规视频961条,并对81个账号采取了禁止发稿、限制电商带货权限等处罚。
快乐暑期 这样度过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对象中65.96%家中有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孩子。在他们之中,32.11%受访者表示每到寒暑假自己确实会产生教育焦虑。担心孩子耽误功课、担心其他孩子超前学习、想让孩子保持生活规律等,都是家长们会产生“暑期焦虑”的原因。
面对逃不开的升学压力,暑假怎么安排,才能真正快乐又有意义?
“我觉得‘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也应随之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中开展素质培养,绝不是仅靠简单粗暴地购买一些‘名师课程’就能一劳永逸,而是要深度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心态和需求,给予正向引导、因材施教。”陈先生说,自己的观点是让孩子该学就学、该玩就玩,暑假期间在完成课内作业的情况下,让孩子制定一份计划表,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自主选择几项感兴趣的运动或特长,用这类有益于成长的活动充实暑期生活。
从教30余年的资深教师王桂兰表示,暑假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时机,比如阅读习惯、卫生习惯等,那些平时忙于学习落下的图书、电影、兴趣爱好也可以在这个假期完成,这既是一种放松,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不论暑期怎么过,安全是第一位的,家长们要负起责任,缓解教育焦虑的同时也不要当‘甩手掌柜’。”
记者了解到,现在济南市不少社区都推出了暑期的托管班,邀请各类课外老师,带领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写作业或参与社会实践,为家长减轻压力的同时也能保护学生的暑期安全。
街采
市民 王同学
我小时候的暑假大多在兴趣班度过,如果我有孩子的话,应该会适当安排一些课程。我认为应该对在网上渲染“暑期焦虑”的主播进行监管,因为他们的言论是在刺激学生和家长,这种焦虑心态不利于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市民 张同学
我印象中的暑假就是在辅导班度过的,不过辅导机构管理并不严,氛围比较轻松,成果也不好说。现在网上鼓吹暑假“可怕”的主播,其实就是把线下教育机构的营销套路搬到了线上。我希望相关部门能进行监管,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暑假。
市民 董女士
我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主要是因为担心别的孩子都上,自己孩子会落后,而且上班族也没那么多时间辅导孩子。如果不是因为升学压力,我真希望孩子能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暑假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不用这么紧张。
微观点
别把“贩卖焦虑”当摇钱树
华龙网
近些年引起讨论的一些话题,不管是“鸡娃”还是“小镇做题家”其实都是围绕着教育,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肯定与推崇。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教育的本质应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迪学生心智,使其思想进步,而不是奔波于各种网课及作业。这样不仅透支身体与精力,更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只会陷入一种与时间赛跑的怪圈,当下皆将成为惘然。
说到底,教育机构卖的就是“认知钱”,消费者信息渠道越窄,越有利于其传播与营销。当学生与家长的认知水平较低,更容易听信于此类广告。因此家长们应拓展自己的信息来源与渠道,切莫听信一些毫无根据的话术。另外,咪蒙被封的案例也告诉了所有教育机构一个道理,散布焦虑只能是飞蛾扑火,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专注于内容提升,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市场监管局也应依法查处教育机构的虚假宣传等行为,拉起法律的红线。
教育的投入与回报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焦虑无用,听信一些快速见效的方法更无用。让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背负如此重的压力,活动时间被严重挤压,违背童年时期的成长规律,不利于健全的人格发育,更透出一种单一和畸形的价值观。人生的价值不应该只由金钱和社会地位来决定,更应该由自身的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衡量;过分聚焦于可见的利益和行业趋势,也会让社会的发展充满“短视”。如若此现象不及时得到纠偏,教育机构可能会因学生和家长们的盲目推崇而“溢价”,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
暑假不可能左右人生
上游新闻
对平台来讲,有流量就有收益。不少平台都设置有流量奖励机制,在平台的助推下,“爆款”流量很自然地转化成博主和平台的商业利益。从这个层面看,博主和平台是“一丘之貉”。对这类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实则变相制造焦虑的行为,还是要因题施策、对症下药。
对于各位家长,重在一个“稳”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比赛,更不是赌注,无需分输赢,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各种“焦虑营销”,各位家长要稳住好胜欲、稳住攀比心,莫被这类营销宣传带偏节奏,上了商家的当,进入设好的“圈套”。
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则要强调一个“防”字。要建立完善审核机制,规范审核标准和流程,配备建强审核人员。对敏感话题、不良信息、垃圾广告等内容,各短视频平台要做好过滤、筛查,防止其在平台肆意传播。
对于承担监督管理责任的职能部门来说,要突出一个“严”字。要不断提升监管力度和频率,畅通投诉渠道和举报制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线上违规授课培训等行为持续保持“高压”,以严格监管倒逼平台和商家“各尽其责”“守土有责”。
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暑假虽长,孩子们除了学习课本和知识之外,拥抱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放松身心等同样重要。人的一生有无限可能,两个月的暑假不可能影响和左右人生。那些操着“暑假最可怕”“假期是分水岭”言论大棒制造焦虑的商家和博主,真该歇歇了。
神回复
网友@做一个快乐追星的大号:暑假“可怕”,所以建议取消暑假(啊不是我是来搞笑的)。
网友@贝壳里的晴天:国家队赶紧出手吧,真的越来越卷,到处都是补课班。
网友@今天长这样:最可怕的是,出门旅游把写完的假期作业丢在高铁上……
网友@柠檬茶:从孩子读幼儿园就焦虑,啥时候熬到抱孙子?
记者手记
摆脱无用的焦虑
暑假是什么?是听到家长脚步声后匆匆关上的电视,是吱呀呀转的电风扇,是冰凉爽口的西瓜,是楼下呼喊我们名字的小伙伴,是去辅导班路上左顾右盼的双眼……作为“90后”,我的暑假仿佛是个“折中”,要上辅导班,但节奏不算紧张;可以出去疯跑,但天黑前必须回家。要说焦虑和压力,似乎只在备战中高考的时候才格外凸显。
可看看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的丰厚成就了“周游列国”的暑期生活,更重的升学压力也把书本塞满了每一丝空隙。可怕的是压力之外,仍有人制造焦虑——他们把每一个年级的暑假都渲染得“可怕”“危险”,把每一个科目都说成“敲门砖”“镇山虎”,完全就是在人为地在家长心中制造一种焦虑情绪,可以说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国家的寒暑假制度,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休息,这是从未变过的。尤其是“双减”政策以来,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寒暑假进行学科类的培训辅导,同时大力倡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接触社会,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而这些刻意渲染“暑期焦虑”的博主们,显然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背道而驰,或者说就是在“唱反调”。
家长们,对这种人为制造的“暑期焦虑”,不要轻易被牵着鼻子走。
济南日报记者:曹雅欣
编辑:韩璐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