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上溪镇仙溪村一个15岁的“半大小子”为改变穷困的生活开始闯荡社会。从学木工、贩卖茶叶到倒卖橘子,从摆地摊、跑边贸到办厂开公司,凭着一股拼劲和闯劲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
(资料图片)
数十年过去了,当年从义乌小山村走出去的这位“半大小子”,如今在广州甚至全国的皮具界都有一席之地。广州奥比亚皮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广东省义乌商会会长、中国皮具之都狮岭皮具皮革商会会长,都是他。
他叫宋文明,今年57岁,是一名敢想敢做、敢拼敢闯的在粤义商。
广州花都和义乌仙溪的地理距离很远,但这并没有妨碍宋文明“常回家看看”的步伐,牵头开办老年食堂,开设学习讲堂,为年轻人讲述创业故事……“家乡一直是我最大的底气、勇气,也是力量的源泉,无论在哪儿,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都怀着感恩的心祝愿义乌更加强大、美好!”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不管“藤蔓”如何蔓延伸展,万里扬的“根”始终在“发芽”的地方。
“天上不会掉馅饼,走出去才有机会”
仙溪村是个偏远山村,和老实本分的父母相比,宋文明打小就是乡邻眼中的“机灵鬼”,聪明、懂事,又吃得起苦。
由于一些原因,宋文明初中没毕业就步入社会,跟着匠人师傅学木工。没学多久,听说武义山区的茶叶拿到金华去卖后中间差价很可观,他心动了。“记得我一次从茶农那买了20斤,一斤7毛,拿到金华可以卖2元一斤……”
如果说贩卖茶叶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一笔生意,那么,从兰溪收购橘子到东北去卖则让他赚取了“第一桶金”。“一个车皮能赚2万元左右,对当时的我们来讲,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时至今日,宋文明仍然清楚记得,那年是1983年,17岁。他是村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也是村里乃至周边村子中第一个买摩托车的人。“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做生意,只是说唯有出去闯,才会有好的生活。”
后来,随着义乌市场的兴起,宋文明跟妻子一起摆地摊、跑边贸、开公司、办工厂,除了义乌外,还去过新疆等地。由于种种原因,期间生意起起落落,也遇到了瓶颈期。1999年,宋文明伙同几个朋友决定去迪拜寻找商机。
“下了飞机之后,仓库在哪、住房在哪、公司怎么开?一切都是未知数,两眼一抹黑。”“我们这帮人中唯一懂英语的因水土不服生病了,只能躺在宾馆,剩下我们几个形同‘哑巴’,出门问路交流全靠连比带画,通过十几天才找到迪拜的批发市场,再拿着装有各种样品的小塑料袋到处兜售。没几天,我们不仅把带去的货都卖完了,还接到了一个货柜订单”……讲起初次去迪拜的酸甜苦辣,宋文明百感万千,“天上不会掉馅饼,走出去才有机会。”
“品牌和规范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2000年,宋文明同时开设了两家公司。在迪拜,成立了以皮具贸易为主的公司——迪拜奥比亚贸易公司;在广州花都,成立了以皮具生产为主的公司——广州奥比亚皮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奥比亚)。这些年,他的主要精力基本放在后者身上。
奥比亚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全渠道销售、品牌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皮具企业。其厂区位于享有“中国皮具之都”美誉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这里集聚着8000多家皮具生产企业、16000多个体工商户,产业高度集聚。更重要的是,皮具在这被定义为时尚产业。
“品牌和规范能让企业走得更远。”意识到这点后,从2002年开始,宋文明注重打造自主品牌。“第一个品牌叫SUSEN,取自我妻子的名字,这个品牌在中东、非洲和东南亚非常有名。”作为杭州亚运会3家箱包类特许生产企业之一,奥比亚的实力有目共睹。
据介绍,奥比亚的研发设计中心的设计师团队成员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研发人员近百人,资深工艺专家100多名;每月出产品款式200个以上。其生产基地遍布广州、东莞、邵东、清远等地,拥有行业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智能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宋文明还在厂区专门设置了一个“奥比亚皮具艺术博览馆”,展示中国皮具的起源、历史以及奥比亚历年来的一些经典款。
这些年,身在广州的宋文明一直关注和支持着义乌的经济发展,也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建设做一些贡献。“就箱包行业而言,广东主打的是时尚、产业,义乌的箱包市场很大,功能优势凸显,比方说户外运动包、书包、布包等等。”宋文明表示,两地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同频共振,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升级版“地瓜经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