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简单几个字,却给人几种不同的解读观感。日前,有网友发布视频,晒出安徽阜阳太和县肖口镇卫生院墙上的一句标语,“把病看好是本事,把病人留住是艺术”引发关注。这个“留”字,让人对这家卫生院难免生出一丝担忧,究竟医院要如何“留人”呢?
“把病人留住是艺术”这句标语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把病人留住的潜台词就是要把病人的钱留住,也有人认为,一天能看好的病,用一年来治愈。当然,这个卫生院的回复是,能在该卫生院看好的病尽量在卫生院看,因为来卫生院看病的多是老人,如果再去县里、市里看病确实不方便,意思是让患者少跑路。语言是一门艺术,显然,这个卫生院在语言的艺术上吃了亏,让自己陷入到了舆论的漩涡之中。毕竟,这样的“留”,总给人一种要想尽办法留住病人,让病人多掏钱的感觉。
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留”,更有一种“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的意思。正因如此,才会让很多人对这样的标语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反感。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是简单的让病人掏钱越多越好。近年来,医院因为一些标语,总让自己受到公众的指责,例如“我院节后手术量创新高”“开门大吉”等,这些指责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因为人们对医院“逐利”的一种担心。
毕竟,医院具有相应的公共属性,治病救人是医院的职责所在。但是,倘若为了追求利益,想尽办法来“留”人,就会让公众对自身的健康有所担忧。医院的宣传,应该坚守最基本的“同理心”,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如果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换位思考,那这样的“留”,就难免太过刺眼。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基层医院的困难。相对于大型综合医院,那些离老百姓最近的乡镇卫生院,他们的医疗资源有限,在治病检查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乡镇卫生院很难看全看好,这也加剧了乡镇卫生院“生存”的难度。如何让老百姓愿意到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看病,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要让医疗资源更好下沉到乡镇,让老百姓能放心在乡镇医院看病。同时,要减少基层医院的营收压力,让他们能更好为病人看病,而不是为了“营收”看病。
一个小小的“留”字,刺痛了人们的神经,正是因为人们对过度医疗的担忧。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倘若在这些宣传上,没有摆脱“留客”思维,没有真正树立“治病救人”的信仰与追求,就容易让自己深陷舆论漩涡之中。当然,或许这样的标语,只是一次“话术”上的失当,但我们也希望,基层医院能将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将患者的关怀放在重要位置,医疗容不得“玩笑”,唯有慎重对待,让更多人能在家门口看得起病、治得好病,自然就有人愿意“留”在家门口治病了。
本期编辑:王韬
初审: 王韬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