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炼油厂区,看到最多的是纵横交错的冰冷管线,听到最多的是机器运转发出的单调轰鸣声……然而,就在这种常人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环境,李云广却坚守生产一线近三十年,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首席技师、龙江工匠,用自身技能助力企业发展
见到李云广时,一身工装的他正和在车间里巡检,攀上爬下,在几层楼高的管网间穿梭如履平地。谁能想到李云广曾恐高,形容第一次上管廊干活的场景,他用了四个字“步步惊心”。“那时候,我看着4米多高的管线,心里直打鼓,手心全是汗,两条腿不停地哆嗦。”短短的几米,让李云广深刻体会到了举步维艰。
(资料图)
李云广的身上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在刚进厂的那年夏天,19岁的李云广总会在上班时悄悄练习爬管廊,也曾偷偷抹过眼泪,但最终他战胜了恐惧。
“这小伙子不简单,手里有点绝活儿。”在哈石化,提起李云广,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可是,谁又能想到李云广曾是一个没有班组想要的操作工,贪玩、自由散漫一度成为他的“标签”。一次,李云广问同期毕业的朋友:“整个重整装置的管线,你都能记住吗?”朋友回答:“随你挑,流程各保个都能说清楚。”这一刻,李云广突然意识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混日子的时候,同行的人已经渐行渐远!自那以后,李云广总是鬼使神差地想去翻书,在书海中他疯狂地汲取养分。
李云广在厂区巡检
习惯的力量很大,坚持下来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如今,李云广已成为车间里为数不多的掌握全部七套装置操作技能的专业技能人才。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今年5月,哈石化公司即将迎来四年一度的炼化装置大检修,而目前采用的“电脱盐注水退油操作法”,正是出自李云广的创新。
时间回到2014年,入厂已经10年的李云广接到新任务——优化检修流程。那时,他刚刚在集团公司举办的常减压工种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两项技能第一、竞赛金牌,同时还被授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的称号。李云广告诉记者,以往的检修需要将电脱盐注水系统提前停运,在4个人同时操作的的情况下也要耗时5天才能完成。而他要做的就是让电脱盐注水系统停运与检修停工同步进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那段时间,李云广每天都泡在装置现场研究工艺流程,一回到家就上网查资料,向其他炼厂“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检修如期来临,他和同事2个人仅用时3天时间就实现了系统交付。这项创新不仅消除了因电脱盐系统提前停车给装置运行带来的风险,同时填补了装置操作规程中此项作业的空白,实现装置停车中单次创效34.34万元,延用至今共创效103.02万元。
李云广(右一)与同事探讨技术创新
要技术创新,就不能墨守陈规。在同事眼里,李云广脑子活络、爱钻研,办法永远比困难和挑战多。针对机泵回收水系统存在溢流浪费的缺陷,李云广提出的优化改造方案,每年实现节约除盐水3723吨,创效46.55万元。2022年,在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李云广以个人操作经验作为技术支撑,通过前期收集数据、比对,后期反复实践摸索,对装置操作进行节能优化,将原油换热终温提高5℃,降低了加热炉燃料消耗,每天减少高压瓦斯用量6吨,每年实现降本增效153.3万元,该方案获集团公司生产创新竞赛炼油化工专业二等奖。
李云广所在的第一联合车间,主要负责维护生产汽油、柴油和甲乙酮等化工产品的主要装置设备,保障操作平稳、安全运行,这个车间共有5个班组,他是总值班长。
李云广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让5根手指攥成拳头,才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成绩差的拉一把、自觉性低的带一步、没兴趣的推一下”,秉持这样的培训态度,他的班组中没有一名工人掉队。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李云广想出“挂牌培训”方法,制作了几十面可以双面写字的白铁牌,一面写上开或关,另一面写上数字序号,极大地提高了青年工人动手能力,实习期结束后很多青年工人已能胜任各种操作。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徒弟表现不俗,两人成为技术组成员、两人获得技师资格、一人成为班长,两人在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中获得奖牌,一人在哈石化公司班组长技能竞赛中获得金牌,还有两人在公司操运会中获得操作状元。同时,他带领的班组总结操作优化、技术创新、节能改造等方法,提出“提质增效”建议42项,累计创效277.57万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李云广告诉记者,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感悟和经验告诉身边的年轻人:“人生只有一次,不要总演配角,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人,即便他曾经既胆小又贪玩。”
记者:张翎;摄影:张翎;视频:张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