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教育教学工作成果要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体现,竞赛活动因具有检测、反馈、激励等多重效果,在校内、校际间广泛开展,面向学生的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面向教师的作业设计、教具制作与论文撰写等征集活动时有耳闻,区域开展的书香校园、特色学校、绿色学校等学校创建评选也不少。笔者观察多年发现,此类活动备赛参赛通常紧张热烈,但结果通报后便告一段落,等来年复燃。
以通报结果的方式结束活动,方案、过程、结果俱全,乍一看并无不妥。但对比活动方案,指导思想往往包含“促进”“推动”“提高”等字眼,也就是说,活动应该是承前启后的桥梁,是“加油站”,不是“停止线”。基于此,校园竞赛或评选活动不能止于结果通报,还要加入优作展示环节。
首先,优作展示能推动下次活动再创新高。欲在下次活动中提升选手们的整体水平,不妨将本次活动中的优秀成果、优胜作品展示出来,让有参赛意向的学校或选手了解比赛的水平,进而见贤思齐,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优胜者愿意分享经验,效果更佳。让所有选手取法乎上,而不是每次参赛都重新开始,活动质量才会越来越高。
其次,优作展示是推进活动公平之举。为什么人家的作品获奖等级更高,名次更靠前?这是以往一些活动结果通报留给部分学校和个人的疑惑。参赛者有这样的疑惑,有部分是落选者的臆测,但也不乏评委出现失误偏差的情况。公开展示优秀作品,既可以打消大家的疑虑,又可以督促评委认真履责,从而更好地推进活动公平。
再次,优作展示可以扩大活动辐射范围。赛事组织本应是金字塔式的选拔流程,但受时间、精力等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做到人人参与、校校参与,不少学校、师生与活动失之交臂。优作展示可弥补这一不足,让更多学校、师生了解并参与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促教的目的。
在信息时代,优作展示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可以展示原始文字,也可以拍成图片、视频,链接的形式则能增加展示的容量。优作展示的挑战更多表现在,要耗费活动组织部门与工作人员不少精力与时间。但从组织活动的初衷来看,此环节有必要补上。
(作者王辉庆,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