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天(5月16日)开始,我国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的外场观测试验正式实施。本次试验是继上世纪末的第一次淮河流域试验之后,开展的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
据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介绍,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气候复杂多样,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同时,淮河流域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淮河流域的独特气候特征影响着流域内的自然灾害,流域发生发展的天气系统也影响着我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的气候条件。
第一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过去已经有20多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增加,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循环等也正在发生改变,出现了一些未知的新规律和新特点,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加。这就有待于借助新的观测手段和数值模式,开展新一轮的淮河流域科学试验。
从今天开始的试验外场观测工作将一直起持续到2027年,观测内容将主要包括陆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云降水物理过程和水循环综合观测、大气成分与碳循环综合观测、淮河流域与上下游联系的适应性观测等其他专项试验。此后将进入到科学分析和研究阶段。
据了解,通过开展新一轮的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外场观测,将获取涉及气象、水文、环境、农业等多个领域的观测数据,并建立起大气三维立体观测资料的数据集,对提高旱涝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以及全流域的防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流域防灾减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台记者 李屹)
标签: